高盛.jpg

書名:我為什麼告別高盛 以及華爾街教我的那些事

作者:Greg Smith (葛瑞・史密斯)

簡介:你的牌已經事先被決定了,賭場不可能輸牌⋯⋯

在真實的賭場裡,賭博是在賭廳進行,到處都裝了攝影機。但在華爾街,賭博可以移到暗室裡進行,那裡毫無錄影、監督或追蹤,在這個充滿煙霧的暗室裡,銀行有極大的動機剝削客戶,跨越利益衝突的防線。

你的業務員或交易員也許看起來很客觀,像個友善的賭場莊家,與你談笑風生,好像跟你是同一國的,但有時他可能引導你去做讓賭場獲利最多的事。如果你正好在玩21點,你手上拿了19點,你覺得莊家會叫你補牌嗎?

在華爾街,有時他們會鼓勵你:再抽一張牌⋯⋯

在本書中,史密斯帶領讀者走一趟他的高盛旅程,深入華爾街最深處、多少年輕人所向往的金字招牌下,看見金錢遊戲的演出現場,並以精彩的內容,描述這家華爾街最有名的投資銀行,如何從協助福特、西爾斯、微軟等頂尖企業上市的公司,變成把客戶稱為「傻蛋」的「吸血烏賊」,並為了解決證管會的指控,支付了美國政府高達五億美元的和解金⋯⋯

本書遭到高盛等業者的強烈反擊,但也因為將華爾街真實現場公諸於世,讓外界能目睹金融業的積弊而備受重視。

書評:

來自高盛圈內人的關點,準確打中人們心坎⋯⋯值得一讀,因為它凸顯了高盛的道德爭議。---經濟學人

史密斯讓我們看見高盛與華爾街的文化與真相。---今日美國報

心得:

這本書很好看,一口氣看完,很緊湊的劇情起伏,史密斯帶領我走了一趟高盛與華爾街的旅程,書中描述的內容沒有“華爾街之狼”那樣的浮誇,卻是帶有人性與情感口述的真實感。

Part 1:如何進入高盛:

描述史密斯從南非前往史丹佛大學經濟系就讀,如何在激烈的十週實習過程中,獲選最後正式進入高盛的過程。

從實習生到正式上線的階段,還需要通過多少內外的評鑑與考驗。實習生每天早上5點半上班搶影印機,忙到晚上6點後下班,每週還有2~3次的「開放會議」,在會議中接受主管一連串的拷問,包括公司文化、歷史、股市概況等問題,這些問題會連珠砲似的發出。你的周遭圍繞著常春藤名校出身的佼佼者,有人SAT考試滿分,有人十五歲就高中畢業,有人參加過奧運泳賽,有人的老爸當過加拿大總理,但即使這些人中之龍,仍然未必能通過這裡的考驗。為了搶下這個在多少年輕人嚮往的金字招牌下,需要付出多少的努力。 --- 這一段是我覺得最精彩的部分。

(P.S. 九一一恐怖攻擊的那一刻,史密斯還在進行美國證券業執照考試⋯⋯考執照。)

 

Part 2:在高盛的前期,史密斯高度認同高盛的文化,並穩健的成長著。

此時的史密斯非常認同公司的企業文化,而且積極地向公司及主管展現自己的能力。其中描述在九一一恐怖攻擊後,公司如何妥善地照顧受到周遭波及的員工、如何激勵員工並且與客戶站在同理心的心態上評估投資計劃,著眼於長遠的利益考量,這一切的經驗對於史密斯在未來職場的作風上有很大的影響。

 

Part 3:在高盛的後期,自從新一派的高層上任後,高盛傳統的企業文化與價值觀逐漸轉變⋯⋯

史密斯從2007年後(金融危機)逐漸認清組織內的文化已經不是他所深度認同的那一個,短視近利,推銷不具透明性但是對於公司獲利極高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把客戶稱為「傻蛋」的「吸血烏賊」,於是決定離開高盛並投書,將他在高盛內部十二年所看到的一切轉變與經歷完整地呈現出來。

 

從這本書,體驗到企業、組織文化對於員工的影響之大,一個好的公司體制、企業文化所培育出的領導人及員工確實有可能在面臨不景氣的狀況下依然勝出,若企業文化無法受到員工的認同,大家僅把工作內容當作維生的工具,無法從中把職責當作個人的責任、或是需要堅守的原則,好人才相繼流失,我想公司一旦面臨轉變很可能就會無法應變而發生不願發生的結果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自傳 高盛 華爾街
    全站熱搜

    ~茱莉人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